到2027年底,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到65,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全覆盖,重点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70%,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90%,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超过80%;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优秀场景、示范工厂,培育一批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建成一批实用功能完善的服务平台,二、主要任务围绕“六大产业基地”建设,聚焦全省重点工业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大力实施“三大行动”“十项重点任务”,加快推动龙头骨干企业、中小企业、产业链数字化改造升级,夯实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硬件和装备、工业软件、网络设施及安全等基础支撑,加大优秀服务商培育和典型案例推广应用力度,推动产业数字化各项任务加快落地落实,支持“龙头”企业基于产业链协作平台开展协同采购、协同制造、协同销售和协同配送等应用,牵头建设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构建行业标识解析体系,带动上下游企业数字化协作和精准对接,提高产业链协作效率,培育数字化产业生态,支持化工、航空航天、新能源电池材料、能源等产业先期打造产业互联网平台,实现经验推广和服务延伸;后续建设医药、酱酒、食品、建材、冶金、电子信息等产业互联网平台,汇聚一批面向产品研发、设备运维、生产监测、供需对接等应用场景的工业APP,提供轻量化服务,分批有序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工作,引导和支持各类开发区结合需要,创新应用模式,将数字技术与现代化管理深度融合,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基于数字技术开展安全生产、风险防范、环境管理、能源管理、应急管理、物流管理、产业链招商等重点环节的智能预警与分析评价,推动开发区数据互联互通,提升发展与管理水平,聚焦数字化转型需求,建设一批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促进中心,构建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凸显数据要素赋能、技术创新转化、产业生态建设等功能,促进工业企业与服务商、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加快小型化、轻量化、快速化、精准化数字化改造方案的实施和推广,结合贵州工业实际,通过内育外引加快建立关键工业软件体系、完善硬件配套产业体系,重点面向工业控制、虚拟仿真等领域,发展数字管理、网络安全等软件产品,发展智能终端、高性能服务器、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等核心设备,弥补配套不足的短板,大力推动工业企业内网改造,在车间、工厂、矿山等重点区域实施5G、工业光网、Wi-Fi6、工业以太网等新型工业网络的广泛覆盖,在研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不同环节消除“数据孤岛”,提高企业内部业务数据集成与协同水平,推动工业企业落实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分类分级管理要求,结合贵州实际研究编制各工业行业数据分类分级标准,建立完善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完善工业领域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管理体系,附件:1.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主要场景2.重点行业特点及转型路径建议3.专业术语解释附件1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主要场景数字化改造场景是智能工厂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指面向制造过程各个环节,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部署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行业成套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集成相应的工艺、软件等,实现具备协同和自治特征、具有特定功能和实际价值的应用,部署智能制造装备,基于5G、TSN等新型网络技术建设及现场设备控制系统,实现生产设备、物流装备、生产线控制和高效率作业,建设质量管理系统,集成5G、区块链、标识解析等技术,采集产品原料、设计、生产、使用等质量信息,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精准追溯,部署工业互联网、物联网、5G、千兆光网等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及网络、数据、功能等各类安全系统,完善支撑数字业务运行的信息基础设施,建立网络协同平台,推动企业间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环节紧密连接,实现基于网络的生产业务并行协同,并将富余的制造能力对外输出,优化配置制造资源,9能源行业主要存在安全风险和环保压力大、管理要求高、运营成本高等痛点煤矿:加快构建井上井下5G网络系统,搭建智能化煤矿融合管控平台、企业云平台和大数据处理中心等基础设施,打造“云边端”的智慧矿山架构;推动开展井下巡检、无人采掘等建设应用,探索智能控制、环境监测、安全防护、虚拟交互等场景试点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