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红色文化资源17第四章优化全域空间格局19一、构建区域开放新格局19二、优化全域发展新空间19第五章提升旅游产品22一、升级特色化产品22(一)生态旅游产品22(二)温泉旅游产品23(三)冰雪休闲产品24(四)红色旅游产品25二、丰富“旅游+”融合产品25(一)“旅游+乡村”旅游产品25(二)“旅游+工业”旅游产品26(三)“旅游+体育”旅游产品26三、推出产品新业态27第六章推进旅游品牌建设29一、做亮旅游全新品牌29二、做强精品线路品牌29三、做活旅游节庆品牌30四、做优旅游服务品牌30(一)打造诚信旅游品牌30(二)树立安全旅游品牌31(三)推出优质服务品牌31第七章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33一、深化国内区域合作33(一)深耕东北东部区域合作33(二)深化区域旅游联盟合作33(三)加强对口合作33二、立体矩阵营销推广33(一)全媒体宣传34(二)节事活动推广34(三)参加旅游展会34第八章激发旅游消费潜力35一、优化旅游消费结构35(一)推动景区提质扩容35(二)创新新兴文旅消费项目35(三)增加文化消费35(四)扩大体育健身消费35二、改善旅游消费环境36(一)推出消费惠民措施36(二)提高消费便捷程度36(三)提高消费安全程度37第九章加强保障体系建设38一、完善治理体系38(一)健全统筹协调机制38(二)加大旅游市场监管力度38(三)建立督查和考核机制38二、强化要素保障39(一)强化多元资金要素支撑39(二)强化文旅用地要素保障39(三)强化文旅人才要素保障40三、优化规划标准40四、规范综合管理41(一)健全危机预警机制41(二)强化安全管理机制41五、推动持续发展41(一)强化自然生态环境保护41(二)推动人文资源可持续发展41六、加强旅游统计42第一章基础与形势一、“十三五”时期旅游业主要成就“十三五”期间,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从产品项目供给、文旅公共服务、产业优化发展、文旅品牌创建等方面,在资源、产品、产业、公共服务、合作交流、扶持政策、市场治理、保障措施方面文旅融合的广度、深度不够;文化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有效融合不够,立足红色、温泉、冰雪、乡村、工业、生态旅游发展基础,形成红色旅游、温泉旅游、冰雪旅游、工业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多种旅游主题相互融合、互为促进的旅游发展格局,推动旅游与农业、工业、文化、体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以推动抗美援朝红色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增加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活力,着力推动红色文化旅游产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形成红色旅游、温泉旅游、冰雪旅游、工业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多种旅游主题相互融合、互为促进的旅游发展格局,推动建设集健身休闲、运动培训、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滑雪旅游度假地;鼓励旅游乡村发展冰雪旅游,(二)“旅游+工业”旅游产品创新推进工旅融合发展,推动线上旅游、家庭亲子、研学培训、文化创意、夜间旅游、数字旅游等文旅消费新业态发展,重点支持红色旅游、冰雪旅游、温泉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和新业态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