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市政策引导类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将紧紧围绕建设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定位,现将项目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支持重点1.支持基于一线实地调研、数据收集分析、案例分析等为基础的调查研究和实证研究项目,3.申报项目研究内容应围绕本市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的实际需求,申报项目负责人应具有相应的研究基础和工作积累,4.申报项目应明确提出具体调研计划或实证分析方案,申报项目须由各区、经开区、高新区、港务区科技和财政部门审查、盖章并推荐,市属单位的申报项目由市主管部门审查、盖章并推荐,实行计划管理单列单位的申报项目由本单位科技管理部门审查并推荐(盖单位公章),申报项目由县(市)科技和财政部门审查、盖章并推荐,在研市级软科学研究项目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本年度软科学研究项目,2.申报本计划项目的单位及项目负责人,五、其他事项1.本年度项目申报须通过徐州市科技创新业务应用管理系统“项目申报”模块(http://xzkcgl.xsti.net/xuzhou/index)报送,5.联系方式网络相关事宜: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服务部电话:83852410联系人:仲超项目受理事宜:市情报研究所综合业务科电话:83842574联系人:张鲁洋郭卉项目咨询:市科技局政策法规处电话:83850189联系人:申德良古丽监督投诉:市纪委派驻第十五纪检组电话:8080591780805937邮箱:xzsjwpzdswjjz@163.com附件:1.2023年度市政策引导类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指南2.软科学研究报告撰写要求徐州市科学技术局徐州市财政局2023年5月10日附件12023年度市政策引导类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指南2023年软科学研究指南设定研究方向,一、提升区域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能力8101徐州市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路径及对策研究8102徐州市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路径研究8103徐州市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跨区域协同创新等战略机遇与合作路径研究8104推进淮海经济区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研究8105构建淮海经济区统一科技大市场的路径与对策研究8106提高徐州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难点及对策研究8107徐州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战略对策研究8108徐州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与提升路径研究8109资源型城市转型及可持续发展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8110科技支撑徐州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路径及对策研究8111“双碳”目标背景下徐州市绿色低碳技术体系构建及创新路径研究8112徐州市关键行业及重点领域降碳减排系统性方案研究二、加快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体系建设8201科技支撑徐州市“343”创新产业集群加速提升路径研究8202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在徐州市高质量发展中贡献度与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8203徐州市高水平构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路径研究8204徐州市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模式构建研究8205徐州市安全应急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提升路径研究8206徐州市培育发展数字经济产业的重点方向及支持政策研究8207徐州市绿色低碳能源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8208徐州市重点产业“卡脖子”技术现状及分析研究8209依托龙头企业培育创新产业集群的案例和对策研究8210徐州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8211高新园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培育机制研究8212徐州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路径与机制研究三、壮大高能级创新主体与创新平台8301创新型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队培育对策研究8302高新技术企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发展路径研究8303科技型企业“小升高”培育机制研究8304“四科”标准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路径与案例研究8305徐州市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策略研究8306徐州市构建高能级科研平台体系的路径机制研究8307徐州市重大科技设施创新治理能力提升策略研究8308新型研发机构量质提升策略及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8309高水平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典型案例研究8310徐州市“双创”载体建设现状与提质增效发展对策研究8311国内外著名高科技园区发展经验及徐州市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8312企业海外研发机构、离岸创新中心建设发展模式研究四、推进科技治理与创新生态现代化8401徐州市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举措的研究8402徐州市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绩效评估及创新生态优化对策研究8403多维度、全过程科研诚信体系建设方案及实施路径研究8404“放管服”视域下科研经费“包干制”政策研究8405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8406徐州市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研究8407围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统筹区域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研究8408徐州市重点产业领域海外科技人才引进现状与对策研究8409人才高地与产业高地深度融合机制与案例研究8410徐州市城市吸引力与高层次科技人才集聚关联研究8411徐州市科技型企业家创新能力提升策略研究8412徐州市青年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研究附件2软科学研究报告撰写要求软科学项目立项当年的10月30日前需提交1篇调研报告作为中期研究成果,科学研究报告内容应包括所研究的实际问题与现状分析、研究和论证的主要观点阐述、调研及实证设计和对策建议四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