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政策, 找服务, 就上查策网 !

“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科学计划”2025年度项目指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 | 2025-09-09
“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科学计划”2025年度项目指南为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推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或“NSFC”)广泛联合国际科学组织以及科研资助机构,发起“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科学计划”(以下简称“科学计划”或“SDIC”),促进各国科研人员的双多边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开展面向全球挑战的科学研究,本科学计划旨在通过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和人文合作,选择典型社会-生态系统,如荒漠系统(干旱和半干旱荒漠、草原、农牧交错带)、喀斯特系统、高原山地系统和滨海系统,针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有关的SDGs,基于地球系统科学理念,研究这些典型社会-生态系统结构、组成和物质循环过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变化,人-地耦合关系及演变趋势,生态环境承载力和变化阈值,水资源、土壤资源、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实现相关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支持,二、主要资助方向针对前期重点资助的4个表层地球系统的研究,本指南重点资助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社会-生态系统、泛青藏高原周边山地社会-生态系统、中国西南地区喀斯特社会-生态系统和滨海城市社会-生态系统动力学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或集成性)研究,(一)干旱半干旱区社会-生态系统动力学与可持续发展方向为进一步提升对干旱地区社会生态系统响应全球变化的科学认知,提出增强生态系统韧性及居民生计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在综合过去干旱半干旱地区可持续发展(特别是本计划资助的项目)研究认识的基础上,将在以下几个方向开展集成研究,揭示“水-土-植被-人文”耦合系统的互馈机制,构建水资源约束下的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协同范式,支撑区域可持续发展:(1)综合研究干旱半干旱区典型社会-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趋势及驱动机制,提出社会-生态系统耦合协同分析理论框架;(2)构建干旱半干旱区社会-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区域可持续性开展时序评估,认识自然与人类活动耦合作用下社会-生态系统的脆弱性、韧性及其调控机制;(3)开展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半干旱区社会-生态关键要素多情景模拟,研究全球变化背景下干旱半干旱区水-粮-生态的动态演变及安全保障调控模式,并提出区域普适性的社会-生态适应性政策,为应对挑战并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在充分综合前期在山地地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围绕以下内容开展集成研究:(1)提出山地-社会生态系统的动力学理论框架、识别可持续发展关键问题,优化山地社会-生态系统耦合的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后2030”时期山地可持续发展创新指标,融合多源数据开展可持续性动态监测与评估;(2)建立山地社会-生态系统相关SDGs指标相互作用分析模型,开展指标间权衡-协同演化过程研究,分析生态补偿政策对区域可持续性及资源共享的调控机理,揭示集体行动对政策效果的影响机制;(3)从区域生物多样性、水土资源管理、灾害风险精准防控到气候变化适应角度,建立多目标协同的自适应决策机制,探索适用于重点山地区域的多目标调控策略,形成具有区域普适性的社会-生态适应性政策,提供山地系统协同发展范例,实现山地社会-生态系统多目标政策创新,(三)喀斯特社会-生态系统动力学与可持续发展方向为系统深化认识我国西南喀斯特社会-生态系统响应全球变化的过程和机制,系统优化破解“生态退化-贫困循环”难题,实现“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价值转化,提出增强喀斯特脆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优化路径,梳理过去已有(特别是本计划资助的项目)的研究认识,系统性地将在以下几个方向开展集成研究,揭示“地表/地下水-土-植被-人文”耦合系统的互馈机制,建立水土资源约束下的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协同范式,支撑区域可持续发展:(1)系统解析喀斯特典型社会-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趋势及驱动机制,阐明喀斯特水土资源时空分布及生态环境脆弱性机制,提出喀斯特社会-生态系统动力学理论框架;(2)识别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耦合作用下喀斯特人地系统互馈关系机制,耦合生态水文模型与经济模型,量化不同喀斯特地貌区水土资源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及社会经济价值,分析生态环境系统变化阈值和韧性,构建模型综合评估;(3)全球变化和人为扰动下喀斯特社会-生态系统的响应模式,构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提出水土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协同的时空配置优化模式,并提出喀斯特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优化路径,项目要求和考核指标:研究区域至少覆盖中国西南以及一带一路地区五个典型喀斯特地貌类型;创建喀斯特“地质-生态-社会”耦合系统动力学框架及指标体系,建立喀斯特系统水文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区域社会-生态系统韧性提升提出可持续发展优化路径(案例>5个),(四)滨海城市社会-生态系统动力学与可持续发展方向为应对滨海城市人口产业密集、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脆弱等严峻挑战,揭示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之间的非线性反馈和响应机制及其与城市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在充分综合过去对滨海城市系统有关方面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滨海城市社会-生态系统风险与韧性以及可持续发展途径的综合性和综述性研究,申请项目内容应涉及以下内容:(1)建立滨海城市社会-生态系统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区域人-地关系特征、风险空间格局、生态过程驱动因素和生态服务演变规律;(2)滨海城市社会-生态系统资源耦合结构与循环代谢功能,以及面向风险胁迫的生态韧性提升机制;(3)气候变化背景下滨海城市-社会生态系统的数智化韧性评估、政策模拟传导机制和适应性管理模式,(二)研究内容需面向有关科学问题和应对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科学挑战,明确针对实现SDGs有关的社会-生态系统动力学与可持续发展开展整体综合研究,申请人须登录科学基金网络系统(https://grants.nsfc.gov.cn),在线填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申请书》(以下简称“中文申请书”),(3)点击“组织间合作研究(组织间合作协议项目)”右侧的“填写申请”按钮,进入选择“合作协议”界面,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科学计划(SDIC)-集成项目”,然后按系统要求输入要依托的基金项目批准号,通过资格认证后即进入具体中文申请书填写界面,申请人应当认真阅读本指南及附件、《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指南》的相关要求,在线填写并提交项目申请书及附件材料,无需报送纸质申请书,请申请人注意提醒依托单位科管部门在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关闭在线申报前确认并提交电子版申请书,七、联系方式联系人:王磊,荣念赫电话:+86-10-62328404,62326998邮箱:wanglei1@nsfc.gov.cn,rongnh@nsfc.gov.cn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信息中心):+86-10-6231747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合作局2025年9月9日附件列表1.英文申请书模板2.合作协议模板。

更多精选

  • 2025-09-09 00:00:00
  • 2025-09-09 00:00:00
  • 2025-09-08 00:00:00
  • 2025-09-08 00:00:00
  • 2025-09-08 00:00:00
  • 2025-09-08 00:00:00
  • 2025-09-08 00:00:00
  • 2025-09-08 00:00:00
  • 2025-09-08 00:00:00
  • 2025-09-05 00:00:00
  • 2025-09-05 00:00:00
  • 2025-09-05 00:00:00
  • 2025-09-05 00:00:00
  • 2025-09-04 00:00:00
  • 2025-09-03 00:00:00
  • 2025-09-03 00:00:00
  • 2025-09-01 00:00:00
  • 2025-08-28 00:00:00
  • 2025-08-26 00:00:00
  • 2025-08-22 00:00:00
  • 服务热线:

    400-004-5577

    定制开发与商务合作:

    15013822990

    周一至周日,8:00am~18:00pm

    联系我们

    总部地址:深圳市龙华区数字创新中心(龙华区民塘路328号鸿荣源北站商业中心)B座23楼        商务合作:ccw@chacewang.com

    版权所有 © 2018-2025 查策网 粤ICP备18024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