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专业化、特色化合作平台,推动新上规企业与行业龙头企业加强协作配套,促进其产品、技术融入生产链和供应链,引导互联网平台下调技术服务费和佣金,突出园区产业首位度,以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项目为重点,引进一批补链强链延链企业和项目,聚焦大宗消费品需求,以特色轻工、纺织和智能家居等为重点,引进一批填补市场空白和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的优强企业,(牵头单位:各政府投资基金出资人、出资人代表)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引进一批产业链延伸配套企业,各市、县和“1+8”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设置专项奖励经费,奖励招商成效突出的行业龙头企业,新引进配套企业可享受与行业龙头企业相同的优惠政策,(牵头单位:省商务厅、省投资促进局、省财政厅,各市〔州〕、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加强与重点国家和地区合作,引导外资投向新能源、新材料、制造业、绿色食品工业等产业,(牵头单位:省商务厅、省投资促进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贵州省分局)三、要素保障14.强化财政金融保障,(牵头单位:各政府投资基金出资人、出资人代表)探索建立制造业产融合作“白名单”制度,提高名单企业的对接率和融资规模,常态化开展政金企融资对接活动,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企业融资需求,依托“云上贵州”平台,推动政金企相关数据归集共享,(牵头单位: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贵州银保监局)15.强化用地保障,支持工业项目建设依规划优先使用存量土地,合理安排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工业项目用地应保尽保,(牵头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16.强化能源保障,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扩大电力市场化交易范围,保障电力稳定供应,(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17.强化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