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全省共有工业人才93万人,占全省人才资源总量的16.6%,全省十大工业产业人才总量为70.1万人,占全省工业人才总量的75.37%,“十四五”时期,贵州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坚持把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据介绍,铜仁市全年工业领域共有3人获得铜仁市第一批“优才卡”,11人入选铜仁市第三批市管专家,1人获首届“铜仁杰出人才奖”入选奖、2人获首届“铜仁杰出人才奖”提名奖,贵州立足工业产业人才发展现状,聚焦做大产业、做强企业,不断优化政策机制,编制印发《贵州省“十四五”工业人才发展规划》,梳理2012年以来省级层面制定出台的人才政策措施,形成《贵州省工业产业人才政策摘要》,并制定“十四五”时期十大工业产业重点人才五年倍增目标任务,《贵州省“十四五”工业人才发展规划》提出:坚持引进和培养“两手抓”,增加总量和提高质量“两促进”,实现五年工业重点人才总量、整体人才效能倍增,去年以来,引进各类重点产业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94人,遴选培养33名青年人才,黔西南州聚焦省级工业产业重点人才倍增目标任务,积极指导企业做好引才育才工作,2021年培养引进州级工业产业重点人才46人,比如,在基础材料产业的重点人才引进,黔西南州完成省里下达的任务,遵义市紧紧围绕十大重点产业倍增计划,推进工业人才引进招聘工作,及时充实行业专家库,强化人才培养等举措,今年以来,该市共组织工业企业211家提供人才需求岗位1330余个,计划引进招聘人才1600多人,已落地300余人,2021年,安顺市九大工业产业累计引进培养重点人才47人,此外,贵州实施中小企业“星光”培训工程,累计培训1.5万人,接下来,贵州将围绕十大工业产业发展需求,加强对各市(州)平台建设指导力度,全力新增一批研发设计、智能制造、产业孵化基地、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载体,推动平台引才育才聚才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