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转移就业“多途径”,设立党员就业服务小岗亭,创新专车、专列、专机“一站直达”转移就业模式,“点对点”转移农民工返岗就业4200余人次,覆盖镇村全域组建劳务专合社,吸纳入社1.6万人,组织人社、经信、商务等部门建立“助企专员+用工保障专员”服务机制,创新岗位推荐、专车接送、现场面试“一站式”招聘模式,解决企业用工400余人,解决家居企业急需紧缺人才需求188人,(3)技能提升“创品牌”,依托公共实训基地开展多领域、多层次“产教融合”技能培训,强化技能大师、技艺大师培育,举办木工雕刻等技艺培训,认定技能大师工作室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