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组织各县(市、区)、开发区(管理区)及市直有关单位推荐上市后备企业名单,各县(市、区)、开发区(管理区)每年推荐入库企业不低于6家,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理区)管委会〕(三)实施融资对接“精准滴灌”工程,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理区)管委会〕(四)实施配套服务“优化提升”工程,各县(市、区)、开发区(管理区)及市直有关单位将重点培育企业纳入“白名单”管理,〔责任单位:市企业上市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理区)管委会〕(六)实施企业上市“提质扩面”工程,各县(市、区)、开发区(管理区)要不断提高上市重点后备企业科技含量,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结合实际将全市目标任务对各县(市、区)、开发区(管理区)及市直有关单位进行纵向、横向分解,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指导各县(市、区)、开发区(管理区)培育1家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上市或报审,各县(市、区)、开发区(管理区)要依据辖区产业发展实际,督促指导各县(市、区)、开发区(管理区)结合产业结构和重点行业发展特点,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理区)管委会作为县域上市工作的责任主体,指导各县(市、区)、开发区(管理区)优化支持政策,对各县(市、区)、开发区(管理区)以及市直有关单位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开展督导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