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确需规模裁员企业要依法裁员《劳动合同法》《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规定》(劳部发〔1994〕447号)对规范企业裁员作出了具体规定,(一)确认是否符合法定规模裁员情形企业规模裁员应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法定裁员情形,1.裁员方案应明确的事项企业裁员方案中要明确裁员依据的法定情形、裁员岗位、裁员数量和比例、裁员标准、裁员名单、裁员实施时间及实施步骤、劳动合同到期终止情况、经济补偿支付标准和方式、清偿拖欠工资和补缴欠缴社会保险费的计划等,包括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已采取的尽量减少裁员的措施以及裁员初步方案等,3.完善裁员方案企业应根据工会和职工的合理意见修改完善裁员方案,(四)防范裁员风险1.提早梳理风险点企业要认真评估裁员对生产经营、劳动关系和谐及企业社会形象等方面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2)职工不理解裁员决定、不认可企业裁员理由、对裁员相关法律法规理解不准确,2.做好矛盾预防和化解工作企业要针对梳理的裁员过程中可能引发矛盾纠纷的风险点,及时听取职工对裁员方案的意见,(五)及时提交裁员报告企业在实施裁员前应依法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交书面裁员报告,3.完善报告内容企业应积极配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对裁员工作的指导,4.确定裁员方案企业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意见对裁员方案做进一步修改完善后,2.依法结清劳动报酬、经济补偿等企业应在与职工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前一次性足额支付全部劳动报酬、清偿拖欠的工资、补缴欠缴的社会保险费等,企业在实施裁员之日起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4)是否因裁员对企业生产经营、职工队伍的稳定和士气、社会形象等造成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