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贵州大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绿色制造水平不断提升,在绿色效益、能源消费、资源利用、节能减排等方面全面发力,全力打造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贵州绿色制造体系,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工业发展新路,大龙经开区供图绿色制造工业转型球磨、浸出、除杂……5月,在贵州大龙汇成新材料有限公司二期项目硫化锰渣萃取车间,硫化锰渣经过一道道工序后,提取出镍、钴、锰、锌等有价金属,用于生产电池用硫酸锰、电池用四氧化三锰等材料,“锰渣”就这样华丽变身成了“锰料”,销往国内国际市场,汇成新材料有限公司于2012年落户大龙开发区,2021年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在距离汇成公司不远处,坐落着同样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的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袁航摄“我们始终以绿色发展为根本前提,持续打造水处理系统,对工业废水进行循环处理,2004年,刚落户大龙经济开发区的中伟新材料从煤化工起步发展,历经十余年,三次产业转型,2021年,中伟新材料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00.72亿元,同比提升169.81%,实现工业绿色高效低碳“转身”,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刘煜妤摄作为省级绿色工厂,同德药业为实现低碳节能生产,采用自主研发获得专利的润药房进行药材润制,浇淋水改为喷雾用水,每年此项节约用水约1300吨,同德药业位于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碧江高新技术开发区,2021年碧江高新区总产值达230亿元,现有注册企业142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1家,企业纷纷落户的背后是碧江高新区多年来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碧江高新区立足实际,重点推进金瑞锰业年产10万吨锰基新材料技改工程项目建设,推进锰系新材料产业链互补延伸,积极构建锰矿开采—高纯锰盐—(锰锂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锰锂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完整产业链,打造绿色循环产业,抢占工业绿色赛道从“工业强省”到“十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贵州在不断发展壮大工业经济的同时,始终不忘与大生态战略行动协同推动、耦合联动,“十三五”以来,贵州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加快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积极推进绿色制造,培育创建了一批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25%以上,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18%的目标,工业节能降耗成效显著,截至2021年,我省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42个,绿色工业园区9个,绿色供应链1个,绿色设计产品6种;省级绿色工厂94个,绿色工业园区18个,绿色供应链2个,绿色设计产品6种,据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金必煌介绍,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我省将通过加快产业转型和升级,开展行业绿色化改造、资源绿色化利用,推动开发区绿色发展,强化绿色化科技创新等措施,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绿色制造”,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打造一批绿色化“数字车间”“智慧工厂”,加快我省工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