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贵州省先进制造业集群(以下简称省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指在我省区域内,处于制造业产业链上紧密关联的企业、科研院所、集群发展促进组织等,聚焦重点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通过协同创新与合作共生形成的产业组织形态,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人才链、政策链相互融合,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各市(州)、贵安新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组织申报、初审推荐和培育管理,第二章培育方向第五条围绕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六大产业基地”“富矿精开”及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等决策部署,聚焦资源精深加工、新能源电池材料、先进装备制造、酱香白酒、大数据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重点领域和纺织服装、生态食品、健康医药等特色优势领域,省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培育方向为:(一)资源精深加工领域,拥有综合实力、产业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形成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集群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等达到较高水平,拥有技术实力强、业务模式优、管理理念新、质量效益高的数字领航企业,产业集群发展促进组织根据申报通知要求,向所在市(州)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提交申报材料,并对申报材料真实性负责,属于联合申报的,则由受理申报的市(州)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相关市(州)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联合开展初审,对符合认定条件的集群联合行文推荐至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先进制造业集群所在市(州)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强化组织保障,牵头建立工作推进协调机制,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第十四条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统筹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建设,重点支持承载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技术创新载体建设、集群内企业项目建设等,推荐单位盖章:年月日附件2贵州省先进制造业集群申报信息采集表一、集群基本信息集群名称xx市(州)xx集群产业领域(参考2017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明确所属大类或中类)实施范围(地域范围)集群建设的组织单位(市(州)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单位名称负责人职务通信地址邮编联系人所在部门职务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传真E-mail:集群发展促进组织机构名称负责人职务联系人移动电话传真固定电话E-mail:通信地址邮编(集群所在地市(州)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意见)盖章年月日二、集群发展总体情况(从综合实力、产业生态、技术创新、数字化水平、绿色化水平、资源要素6个方面简要介绍集群总体情况,综合实力主要包括集群主导产业规模实力、市场竞争力等情况;产业生态主要包括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园区配套等情况;技术创新主要包括龙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集群创新能力等情况;数字化水平主要包括集群企业数字化改造、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等情况;绿色化水平主要包括集群绿色体系建设等情况;资源要素主要包括集群推进机制、营商环境、配套设施、要素汇集等情况,3000字以内)集群发展相关指标上年度集群规上企业数量(个)上年度集群产业产值(亿元)上年度集群产业产值占全国该产业总产值比重(%)上年度集群产业从业人员数量(万人)上年度集群产业从业人员占该产业全国从业人员比重(%)上年度集群利用外资总额(万美元)产业链供应链完备水平集群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个)集群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数量(个)集群上市和挂牌企业数量(家)上年度集群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国家和地方标准数量(个)集群发明专利授权量(个)技术创新载体数量(家)集群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数量(个)集群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个)上年度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上年度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上年度规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数量(个)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个)集群智能工厂数量(个)上年度非化石能源占比上年度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集群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数量(个)省级以上公共服务平台数量(个)集群承载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水平集群承载园区营商环境水平上年度集群获得专项资金、基金支持资金(亿元)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数量及活跃度指标说明:1.集群利用外资总额:按照国家利用外资统计制度规定的集群内企业和其他相关机构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外商其他投资和对外借款等进行统计,10.技术创新载体:指为集群提供服务的各类国家级、省级、部门级创新平台,主要包括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实验室、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工程化中心、新兴产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科技型企业孵化器等,21.集群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指集群内工业和信息化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定的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第四部分:重点任务重点阐明推动集群提升综合实力、构建产业生态、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数字化水平、提升绿色化水平、完善资源要素保障、推动重点项目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做法(附重点项目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