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重点区域、重要场景、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等开展梯度观测、冠层观测,落实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责任,完善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组织指挥体系,细化重点行业、重点区域气象灾害防御指引,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的管理,健全气象灾害风险转移制度,完善符合郑州城市特征的气象灾害精细化动态监测体系,健全交通、城市内涝、中小河流水库、地质灾害、旅游、城市生命线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气象灾害风险阈值和联动服务体系,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9.提高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应对能力编制完善郑州市气象灾害防御相关规划,完善气象灾害防御治理体系,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各级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定期开展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和区划,全程融入建筑工地、交通、内涝、网格化管理等城市灾害重点场景的灾害风险管理,提升景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适时推进《郑州市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立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