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三)突出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优先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产业、企业,强化财政、投资、产业等政策支持就业导向,制定重大政策时综合评估对就业岗位、就业环境、失业风险的影响,通过产业发展、工程建设、壮大市场主体增加岗位扩大就业,支持招商引资企业更多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三、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八)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四、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十三)推进就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加强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建设,创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和充分就业社区,健全“政策找企业、企业找政策”机制,建立重点企业服务保障名录,统筹用好就业补助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失业保险基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等,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