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户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67亿元,同比增长15.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0%,居丹东第3位,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1%;销售产值160.7亿元,同比增长13.2%,累计产销率96.3%;营业收入162.9亿元,同比增长11.9%,四大主导产业有升有降,实现产值150.1亿元,占比89.9%,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83.6亿元,占比50.0%,同比增长11.9%,拉动增长6.1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45.5亿元,占比27.2%,增长28.7%,拉动增长7个百分点;服装加工业11.8亿元,占比7.1%,同比下降2.4%,拉低0.2个百分点;医药化工业9.2亿元,占比5.5%,同比下降2.8%,拉低0.2个百分点,全市45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产值91.8亿元,同比增长13.5%,占规上工业产值55%;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长45.6%,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为20.9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8.9%,其中:六大高能能耗企业18户,综合能源消费量为3.6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7%,万元产值能耗持平,万元产值电耗下降2.7%,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9%,二、存在主要问题一是规上工业占比低,对经济增长拉动乏力,全市127户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67亿元,工业增加值仅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1%,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127户规上工业企业中,数字经济产业单位只有3户,仅占2.4%,45家规上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增长13.5%,低于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增速1.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17.9%,低于产值占比37.1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增长13.5%;实现营业利润1.5亿元,下降55.8%,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1%,下降1.4个百分点,低于丹东3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15%,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为2.4%,同比下降2.6%;资产负债率为73%,同比上升0.5%,坚持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聚焦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以“百企百亿技改提升行动”为契机,立足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一批发展势头好、层次高、未来成长空间大的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加快形成更多新增长点,为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提供强劲支撑,打造服务高新技术企业资金、技术、人才、项目服务软平台,建立高新技术企业业绩贡献激励机制,激发企业自主创新原动力,扶持更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达规入统。